我們接到過很多聽損患者的疑問,他們覺得自己就是聽力下降了,就是簡單的小聲音聽不到,聲音大了不久應該能聽到了嗎。很多患者不明白聽力損失是有區別的,耳聾有不同的分類,不同的耳聾類型的形成原因及聽力干預方法都不一樣,在這里,我想簡單為大家說一說耳聾的常用分類方法。
根據解剖部位結合病因、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可將耳聾分為三種類型:
1.傳導性聾 病變存在于外耳或中耳,聲音在抵達內耳之前的振動受到阻礙,內耳功能正常但因為刺激微弱而不能產生神經沖動。致使聲音傳導障礙導致了傳導性聽力損失。臨床常見病因:(1)外耳道堵塞性病變:外耳道耵聹栓塞、異物、閉鎖或腫瘤等。
(2)中耳發育不良:中耳畸形或聽骨鏈缺失。
(3)中耳炎癥:咽鼓管阻塞、鼓膜炎、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結核及腫瘤等。
(4)耳硬化癥:發生于鐙骨與骨迷路的原發性病變,女性較多。多為雙側漸進性的傳導性聽力損失或混合性聽力損失,少數病人伴有暈眩癥狀。
(5)耳外傷:鼓膜外傷性穿孔、聽骨鏈損傷等。
2.感音神經性聾
耳蝸、聽神經 或聽覺中樞等部位的病變,引起對聲音感覺和認知功能障礙的聽力損失。原因如下:
(1)感音性聾:病變發生在耳蝸。主要由于耳蝸螺旋器的聽毛細胞出現損傷或壞死,導致通過外耳、中耳傳入內耳的聲波不能被毛細胞感受,使正常的蝸神經末梢不能出現興奮性電活動。例如噪聲性聾和藥物性聾。
(2)神經性聾:由于蝸神經及其以后部位的病變,使內耳聽毛細胞在受到聲波刺激后產生的電活動不能繼續沿蝸神經產生興奮性電活動,使上傳到聽覺腦干、皮層的通路受阻。例如聽神經病變。
(3)中樞性聾:可因腦腫瘤、腦外傷和其他中樞性疾病引發。
3.混合性聾
傳導性和神經性耳聾同時存在,均可引起混合性聾,它兼有傳導性聾和感音神經性聾特點。純音測聽常表現為骨導氣導均下降,卻骨導氣導之間差距大于10db。常見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晚期耳硬化癥等。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和混合性聾是耳聾的一種常見分類,這三類耳聾造成的原因不同,所需的治療方法和聽力干預方法都不同。所以,在此我們建議聽損患者在治療耳聾的時候首先確診自己屬于哪一類情況。在明確病因后進行干預與治療,已達到較好的效果。